在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内,有一个充满着温情的、独栋的三层楼的房子,周边绿树成荫,景色宜人,再加上别致的设计处处让人感受到温暖与爱,这就是精三“三无”流浪短期疗养病房。在这特殊的岗位上,有一群无私奉献、默默守护的医护人员,他们主要为“无生活来源、无劳动能力、无法定赡养人”三无流浪精神障碍病人提供救助安置、医疗护理、康复治疗。科室从3月1日成立以来,已收治“三无”流浪精神障碍病人130余人。
这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疾病特殊性,在思想上、行为上、情感上、感知上均和常人存在较大的差异,有突然出现伤人、冲动毁物、自杀、逃跑行为的病人,也有拒食拒饮、缄默不语的病人,还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,需要工作人员全程护理的病人,护理工作难度很大、风险很高。针对这个特殊的群体,护士长每天讲得最多的是安全和照护,安全是精神病房一个不容忽视的永久性课题,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监控,建立标准化、规范化、制度化的安全管理才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、放心、满意的治疗环境。理所当然每天对病房环境、设施检查,危险物品严格交接便成了家常便饭,哪怕窗户上一颗细小的螺丝钉松了都被发现,对新入院病人的安检更是小心翼翼,任何一个细节都不容放过。
“三无”流浪短期疗养病房的工作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轻松,其实脏、累、苦只有亲身经历过了才会知道。他们刚进病房时不仅身上又脏又臭,而且相当多的病人根本不配合安检、洗澡、理发、进食、治疗等方面,医护人员在为他们洗澡、剪指甲的过程中常被抓破手、咬伤;在为他们喂饭、治疗的过程中被打、吐口水是常态。如:一名护理员在劝病人治疗时,本来安静的病人突然挥过来就是两拳,并掐住了护理员的脖子,危急时刻护士赶紧呼救,最后在大家协同下控制了病人,但我们的当班护理员却满身是血、鼻青脸肿,病人却完好无损,因为我们的护理员宁愿自己受伤也要保护好病人。还有一次一个类似“癫痫”的病人被送入病房,入病房当天就屡发类似“癫痫”的症状,输液、监测生命体征、观察病情,病人呕吐一脸一身一地,看到病人很紧张,我们边安慰病人,边端来温水为病人擦身、更衣,不知多少次被病人的呕吐物、口水、痰液喷溅过,但是我们的医护人员从没有因为脏和累而放下手中的工作,而是毫无怨言,总是事后默默的清洗自己的衣物。
“护理服务无小事”,协助病人洗漱、梳头、进食、擦身、更衣,对于我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,记得还有一次一个8岁左右的孤独症患儿来到了我们病房,生活起居完全由护理人员照料,由于特殊的病情刚开始并不接受我们,一个人躲在墙角,低着头,但是我们的医护人员总是不厌其烦地试着与之接近,虽然失败了无数次,但是最终他还是慢慢地接受了我们,为了增进他的食欲,保证他的营养,我们的工作人员多次特意从外面店铺给他买小笼包和酸奶,他吃东西时总是吃一半流出来一半,我们的工作人员张姐总是不厌其烦地喂,生怕他饿着了,最后他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我记得张姐总喜欢说的那句“没有什么,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”,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,却道出了我们护理工作的真谛。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,总之为了能让病人吃好饭,服好药,控制好病情,尽快的找到家人,我们的医护人员真是煞费苦心,因为病人的康复才是我们最大的快乐。
“三无”流浪精神障碍病人作为弱势群体,其实很需要他人的关爱,更需要家人的关爱,为了帮助他们早日回家,我们的医护人员一方面对他们开展心理疏导,另一方面也设法打听他们的家庭地址、家属联系方式,以便在病情好转后协同市救助站早日将他们送回到亲人的身边。虽然有些病人暂时没有找到自己的家,我们医院始终围绕“以人为本,扶弱助残,奉献爱心,构建和谐”的民政理念,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安排他们到梅花康复农场康复,至始至终没有放弃过他们的寻亲之路,为上百名患者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。